编者按:高燕军,教授、主任医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承德医学院神经病学、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工作35年。承德市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所所长,承德市医学会、医师协会神经专业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河北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会常委,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疾病学会委员,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河北省神经内科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副主任,承德市神经内科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5年4月2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高燕军出席大会并接受表彰。
兢兢业业 救死扶伤圆医学梦 1976年,怀揣着医学梦想的高燕军,考入了承德医专(承德医学院)医疗系,在学校期间,他不放过任何追求新知识的机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扎实自己的医学基础,这些为他悬壶济世、解除病患痛苦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6载,他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他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心系病人,甘于奉献,用力做事,用情做事,用心做事,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广大患者的好评。他在省内乃至国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国内、省内重要学术会议都能听到他的发声,有关神经科科室管理经验先后有十余个省市请他讲课、传教。他曾先后获得河北省卫生厅“医德医风”标兵、承德市优秀党员、市总工会十大文明职工、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多次获得承德医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及附属医院优秀科主任、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为一名在医疗战线上奋战36年的医生,高燕军教授也有着各种让为人称道的事迹。1996年,河北省隆化县发生疑似碘油中毒群体事件,学生、学生家长聚集县委大院,群体上访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高燕军教授作为省委派专家,认真细致查看每个学生,经他问诊、查体,最后做出了“冰岛病”(群体癔病)的诊断。他与当地卫生部门和学生家长进行了认真沟通,解答所有问题,最终解决了纠纷,防止了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当地政府、市政府及卫生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3年非典肆虐,事件突发,没有好的药品,没有经验,死亡和被感染者每天都通过新闻播报,人们高度恐惧。根据上级指示安排,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收“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和门诊工作。没有隔离服,没有防护面具,门诊污染区与清洁区只有一个门帘作屏障,高燕军同志作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与心脏科李春华主任等4人,第一时间出发热门诊,整个非典期间,他都忙碌在抗非第一线,为此受到承德市委、市总工会的表彰。 从医36载,他牢记人民医生的职责、诺言,经他医治、抢救的患者不计其数,他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摸索出一套套个体化治疗方案。他和同事们曾经成功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自主呼吸停止156天的患者;他也曾经在出差的途中用一个注射器针头穿刺,在列车上抢救急性过敏性喉头水肿的患儿,为此徐州市妇联亲自把感谢信和锦旗送到医院。三十多年来已经无法计算经他手解决了多少疑难杂症,他在神经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治疗中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和操作能力。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信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基本素质,不是一年半载所能够达到的。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治疗方法,他日夜“泡”在病房里,严密观察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仔细做好记录,36年他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节假日,这36年当中他值了17个年三十夜班,有一年年三十晚上上班初四早上才离开病房。几十年工作的积累,使得他在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癫痫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有了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发表了多篇相关论著,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承德的神经病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创新工作理念,发展新型业务,建立了脑功能监测病区,所有患者脑功能状态都可通过数据系统即时记录回放,能把脑功能与影像系统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作为医生,他深知,治病不如防病。为了将预防脑神经方面疾病的常识和办法进行广泛传播,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组织了健康学校,将健康学校办到了市直、县区各大机关,工厂、学校、街道,广大人民群众都纷纷参加脑血管病预防学习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市、院领导委托,参与承担承德市总工会、市卫计委、市社保局伤残等级评审、工伤鉴定、医疗事故等鉴定,他不畏威胁、不徇私情,做到公正、公平,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严谨治学 传道授业桃李芬芳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临床上形形色色的患者,千变万化的病情就是临床医学生最珍贵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学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需要承担临床教学的任务,高燕军教授也义不容辞地完成各项教学实践任务。他第一批获取教师资格、第一批通过普通话测试,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他专业知识扎实,授课一丝不苟,从解剖到病理、生理、临床,他深入浅出、认认真真地教授每一单元课程。课堂上他与学生互动,启发思维方式,把重点、难点、发展方向传授给学生,他授课和带教的学生很多人都考取了神经科专业研究生。他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受到了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从2012年开始,高燕军教授开始招收神经病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让他能更加系统地培养神经科人。“高老师是一位不怒自威的老师,他对学生很和善,他的威严源自于他对临床专业知识的严谨和扎实。他亦师亦父,不仅在科研、临床等方面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多的是他用实际行动传递救死扶伤除病痛的高尚医德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而这些都是我们受益终身的宝藏。”他的研究生如是说。 他经常说他的业务成长得益于五个方面:一是多位老师手把手把他教出来、带出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种韧劲,不虚伪,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二是病人就是最好的老师,必须既动口、又动手,要仔细问诊、认真查体,具备最基本的全科医生素质。三是科室间协作,而绝非竞争。四是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五是自律,文明行医,廉洁执业,恪守职业道德。 授人以渔 学科建设构建团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为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完善自身的同时,高燕军教授不忘授人以渔,培养科室的年轻力量,他十分注意专业的学科建设,构建出一支专业过硬的神经内科团队。神经内科设3个病区,110张床位,年收住院患者近3000人,病床使用率107.6%,门诊、急诊量超过50000人次。全体职工在他的带领下,秉承循证医学观点,更迭指南、不懈努力、坚持学习。作为科主任,他应用了“和谐管理”模式,一管二理,重点放在“理”,成功地带出了一支叫得响的医疗队伍,用实际行动高起点、高水平、高实效地体现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所三甲医院专业学科的学术水平。2014年他所带领的神经内科团队脱颖而出获得了“河北省重点学科”的殊荣。 他努力抓业务、抓学科建设、抓人才培养。这支队伍突出特点是:精诚协作、一呼百应、爱院爱科,有受人称赞的职业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影响能力、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支队伍也是一支团结和学习型的队伍,年资不分高低,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自己专业长处的良好空间。他要求科内无论医生还是护士,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学习新知识,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把医生送去进修、离岗学习,参加省、全国的学术会议,使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鼓励参加第二学历学习,科里也形成了人多但专业不扎堆的合理布局,综合业务水平不断增长,而且各自有专业所长,出现了不少业务尖子。 “救死扶伤 医德高尚”的锦旗,在神经内科随处可见。“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神经内科的疾病一般恢复期较长,患者预防意识不足、康复治疗理念匮乏。为弥补不足,他严格要求作详细档案记录,出院时必须详细交代康复方法和计划。定期随访,进一步指导、督促治疗。尽管十分艰辛,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无怨无悔、始终如一,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作为科室主任,他在科室管理与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科室技术力量不断壮大,他已把一群人培养成一班人。他团结同事,所有工作用人不疑、扬长避短、维持平衡、巧妙更替、控制核心、因事用人、提携超己之人。工作中他起到了领导、指导、纠偏、激励的作用,作为医生,他了解医学前沿发展;作为传播者,他获得了院里的重视;作为发言人,他带领他的科室得到了良好的信誉;作为故障排除者,他解决了包括医疗纠纷在内的众多难题;作为竞争者,他把当地的医疗资源、各医院神经内科的状况了如指掌;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组成了一支有目的有行为的班子,用内在的引发力、外在的推动力和基础的凝聚力,三力合一去带动这个大集体,使得他的医护们影之随形、响之有声。 为防止突发事件,他在新项目、新业务和门诊、病区、电生理室和实验室制定了应急预案,努力把事故、差错等问题降到最低点。 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内科人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淡去了平庸,用毅力、信念、超脱,最终达到一种升华,培育了科室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古语道“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作为医生,他对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的誓言耳熟能详,他说到:“……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这则著名誓言,历来被医学界尊为圣训。每位医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也庄严地许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无论古今,不论中外,人们对医者都有极高的要求,作为医者都在用一生践行着尊重生命、崇尚人道、以德为先的从医哲学。这正是高燕军和他所在的工作集体――神经内科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医学誓言。
高燕军教授
编辑:周文娟、范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