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要闻
学校公告
媒体承医
院处动态
学生活动
视频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曾两次拾金不昧的临床学院2016级刘植森 关键时刻,迎“疫”而上
发布日期:2020-02-18 作者:临床学院 赵京炜 浏览次数:

    刘植森同学现为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7班的学生,家住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乡刘辛庄村。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刘植森同学一直密切关注着新型冠状肺炎的发展与疫情的走向。该生是我校早期接触临床见习的优秀学生,曾利用寒暑假累计在三甲医院见习256天。

在村口执勤(右为刘植森)

    在当听说村里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时,刘植森同学结束了在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寒假医院见习活动,并给村委会打电话主动请缨,加入到村里防控疫情志愿者服务队。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二科魏学庆主任在得知刘植森同学要去基层疫情防控志愿服时,在科室防护物资相对紧张情况下,让刘植森同学带上三包口罩和一副防护镜回到村里,并叮嘱“防控疫情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事情,这是一场人民战役,你在这个年纪有这个觉悟难能可贵,在疫情防护过程中要注意自身防护,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入户排查

    带着医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和师长们对他的支持,刘植森同学自2020年1月24日服务至今,期间走进村民家中参与疫情防控,一户一档入户排查走访,在村口体温监测点帮助监测体温,管控人员与车辆进入,为村里公共场所喷撒消毒液,利用专业知识对村民进行相关肺炎知识讲解,帮助整理建立疫情防控档案材料130余份,包括体温监测记录表、防疫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接受物资捐赠情况表、物资情况使用表、日常消毒登记表、一户一档排查表和村企业情况排查表等多项数据资料。刘植森同学表示:“在调查与走访的过程中,表达清楚,讲明原因,有效沟通,是我们开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这些可以极高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

统计数据

    刘植森每天晚上九点值班结束回家后,和家里人积极分享党和国家对疫情的防控情况,71岁的爷爷看着他为村民热情服务,受其感染也加入到村里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早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村边及河堤巡查外来人员与出行人员。每天十余个小时的工作,使刘植森同学接触到基层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每家每户出行管控,大到省、市级下发文件的领会与执行。了解接触到得越多,越发地体会到国家对于保障民生与防控疫情的重视程度与力度。他谈到:村里实行出行管控之后,村民家中生活物资与防护物资相对短缺,志愿者服务队每一次挨家挨户走进村民家中,都要统计村民资料及所缺物资,上报上级政府,统一调拨,统一分配,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在物价稳定的基础上保障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是村民得知这个情况后,捐献防护物资与生活用品,有的村民送来了25箱价值2000元的水果,有的村民送来了10箱84消毒液用于村里街道的消毒,这样的人物与事例比比皆是,捐献的物资堆满了物资存储室半个屋子。村民众志成城抗疫的善举使刘植森同学感到震撼,深刻地感悟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如此之深,群众基础如此牢固,更是激发他加入党组织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粘贴公告

    刘植森同学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责任,身为当代大学生,关键时刻,特殊时期,要迎难而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战斗在一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乡村防控是众多级防控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防控,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主线,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整理防控资料

    踏实肯干,不负青春韶华,刘植森同学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写来感谢信,感谢刘植森同学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为村子里疫情防控做出的志愿服务工作。刘植森同学在校期间就多次赴中小学宣讲急救知识,曾两次拾金不昧,产生积极社会影响,2018年他的事迹还被评为学校年度“十件好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传递青春正能量,彰显我校立德树人的效果。

志愿者合影

村委会发来感谢信谢



作者:临床学院  赵京炜

编辑:宣传部  范萌

审核:宣传部  王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