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要闻
学校公告
媒体承医
院处动态
学生活动
视频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传承红医精神 彰显党员本色——临床学院2016级学生党员韩雨声在家乡进行一线防疫志愿服务
发布日期:2020-02-11 作者:临床学院 王美晴 浏览次数:

    2020年的春节不平凡,“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前往一线,不畏艰难、无论生死,看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临床学院2016级康复治疗学一班韩雨声同学不禁想到: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虽不能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我们应尽我们绵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提高站位,不断发挥自身作用,为防控疫情做出贡献。”

    韩雨声自大年初二至今一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下桃坡村防疫检查点进行志愿服务,累计服务半个月,每天在防疫检查点服务十个小时,每天长时间的值守和数据统计以及凛冽的寒风没有打消韩雨声同志志愿服务的热情,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该生谈到他在承德医学院党委和所在支部临床学院2016级学生党支部的号召下, 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严峻性、复杂性,同时也认识到应该充分发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韩雨声说:有引路人的话,走起路来省力又有效,牢记党的教诲,我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检验。他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发挥“五带头”作用:带头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带头宣传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和要求、带头增强疫情自我防控能力和家人健康状况、带头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带头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对进村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

    在村检查站值班期间该生严格遵守各检查站的规定,工作一丝不苟,作为防疫检查人员,接触到的人相对而言多而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每次上岗前会先洗漱,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过程中注意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有破损。离开时会把用过的防护用品丢到专门回收的袋子里,不乱丢。回到家里先把外套挂在室外吹一吹,然后洗手洗脸,确保不会把病菌带回家。做到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单是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志愿服务期间,韩雨声在防疫检查站旁边协助检查过往车辆、登记信息,本村人员要在检查点进行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如果发现体温超过37.3度人员,他就会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告知其马上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电话向上级报告。

    韩雨声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医学生身份随着排查工作组到乡亲们身边去,耐心倾听乡亲们问题,了解乡亲们的顾虑,为他们解释新冠肺炎专业上的知识,宣传防控重要性,讲解防控方法,教授七步洗手法等。他说因为知道我是医学生,乡亲们对我表现出极大的信任,而我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克服心理上对病毒的恐惧。有一次,乡亲问道:“这次的传染病严重吗?到底怎么回事?会不会比非典厉害?”连续三个问句就体现了乡亲们在心理上的恐惧。韩雨声耐心地解释道:“这次的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是一类病毒,但是国家今非昔比,这次发现得早,措施采取得早,有无数医护人员在前线奋斗,死亡率也很低。咱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少出门、做好个人防护,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耐心解答。

对进村的外来车辆进行登记

    韩雨声在志愿服务期间也听到乡亲们谈论过谣言,如:“古人说鞭炮为了驱赶年兽是有道理的,燃放产生的气体可以消毒。”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他都尽自己所能,和乡亲们解释其中缘由,并跟乡亲们解释谣言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是危害社会。带领乡亲们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还能尽自己所能辟谣,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现在,韩雨声同学已经习惯了志愿者的身份,防疫工作也是得心应手,并受到当地防疫人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大学生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当谈到志愿服务时,他说:“一批批科学家、医护工作者奋不顾身在抗击新冠病毒和救治生命的一线奋战,我们力所能及地在家乡做一线防疫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会继续做好一线防疫志愿服务,传承承德医学院“红医精神”,同时增强责任与担当,练就过硬专业技能,毕业后走出校园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作者:临床学院 王美晴

编辑:宣传部  范萌

审核:宣传部  王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