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报》隆重纪念创刊二十周年 |
发布日期:2009-12-03 |
作者:宣传部 于淑华 杜世英
|
浏览次数: |
|
《承德医学院报》隆重纪念创刊二十周年
2009年12月1日下午,我校在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承德医学院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党委书记刘永平、副书记王振方、张东旭,特邀嘉宾承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强、承德市文化局副局长冯保中、承德日报社副总编周易、承德广播电视报副总编侯云福、承德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科科长于龙、承德日报社印刷厂厂长王占民以及曾经支持过院报记者站活动的兄弟单位代表等出席大会。学校各党政部门领导、年级主任、教工通讯员、学生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大会由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书云主持。
下午3:30分,《承德医学院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开始。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振方宣读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河北省高校校报协会发来的贺电。党委副书记张东旭就二十年来的校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说:“二十年来,校报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积极参与下,顺利出版了176期报纸,累计发稿360多万字。校报真实地记录了承德医学院前进的脚步,见证了我校二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了火热的校园生活,这是校报编辑部与全体教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勤奋耕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在讲话中说,校报作为校园主流媒体,在办报模式、办报特色和自身建设上走出了一条曲折独特的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目标定位准确,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办报模式和办报特色;功能发挥到位,遵循高校校报办报规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效益成果显著,在办报质量,编辑、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和办报育人等几个方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承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强在贺词中说:“承德医学院多年来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投身我市构建和谐承德活动。校报作为学校主流媒体和重要文化载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充分发挥了五大功能:政治教育和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联系师生员工、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展示学校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起到了六大作用:宣传了学校,引导了舆论,记录了历史,培养了人才,传承了文化,推动了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年来,《承德医学院报》记录了承德医学院二十年来发展的脚步,也见证了承德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追溯承德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参考。希望《承德医学院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报工作,创新理念,向纵深发展,为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党委书记刘永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承德医学院报》自创刊起就担负着舆论引导和培育人才的重要功能,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我校校报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我校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凯歌,弘扬民族精神,集中展示学校的教学、医疗、科研、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为培养良好的校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校报在宣传报道工作中也推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和一批优秀记者、编辑,并在全国、全省获奖和受到上级表彰。
他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牢记使命,守土尽责;二是牢记宗旨,服务人民;三是牢记重托,创造辉煌。并希望校报新闻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校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赵书云宣布了关于表彰优秀教工通讯员、学生记者、学生通讯员的决定。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教工通讯员代表护理系齐菲、学生记者刘洋代表广大通讯员、学生记者发言。对校报创刊二十年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和参与校报工作,奉献高质量的稿件,为校报更加繁荣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张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