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在我校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孙万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处级调研员陈振山等及承德医学院领导刘永平、张树峰、宋鸿儒及来自全省教学、医疗、科研、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云南、天津中医药学会等15个省(市)中医药学会发来贺信贺电。
开幕式上,承德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永平致欢迎辞。刘书记代表承德医学院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以及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刘书记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的认真贯彻和吴仪副总理关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指示精神的全面落实。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省中医“治未病”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承德医学院作为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支持和开展我省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掌握中医特色技法的中医“治未病”实用型人才。为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我省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在百忙之中专程从北京来承德为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许司长指出,中医“治未病”工作是一项造福万民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 “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首家在省(区、市)级中医药学会成立的“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为中医“治未病” 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全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工作开了个好头。今后我们要加大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深入社区,造就一支专业的队伍,研发系列技术和产品,使中医“治未病”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用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河北省卫生厅原副厅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孙万珍讲话。孙会长首先对中医“治未病”工作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治未病”体现了中医药学先进的、超前的医学思想和理念,必将成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孙会长指出我省应该充分利用好中医药资源这个优势,开展好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还要发挥中医药学会与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在中医“治未病”的继承和发扬上、在临床基地建设及中医“治未病”的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重视在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方面的人才培养,探索和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模式,提高他们对预防保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加强他们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孙会长指出,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任重而道远。希望“治未病”专业委员会要本着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好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治未病”工作的新路子。
本次成立大会,产生了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及成员。承德医学院院长张树峰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
张树峰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今后任务作了部署,提出了八点要求:1、要认识中医“治未病”在当今社会的伟大意义。2、要充分发挥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快我省中医“治未病”的步伐和学术研究。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治未病”学术活动。4、编辑和创办中国传统医药学及世界绿色生态前沿科技医药保健学的有关中医“治未病”的报刊和杂志,建立网站,开展网上学术论坛和交流。5、组织省内及聘请省外中医“治未病”专家赴基层传授“治未病”的经验及宣传科普知识,积极开展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在中医“治未病”及“绿色生态养生保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6、在省内各医疗机构成立中医“治未病”临床基地及研究基地,开展中医“治未病”的临床与实践研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形成沙龙及网络。7、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去,组织开展以传统医药、绿色保健品、绿色美容品、医疗器械及养生旅游等方面的活动。8、要认真总结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的中医药学!
成立大会结束后,专家们就中医“治未病”做了精彩的学术交流。为本次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编辑 于淑华
摄影 项航

国家、河北省及我校相关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许司长在会上做了重要指示
现场选举“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及成员
|